規劃建設凈用地面積32673.08㎡,總建筑面積 24040.11㎡,地上建筑面積20626.25㎡,包括綜合實訓用房、教學樓、辦公樓、宿舍、門衛室。地下或半地下建筑面積3683.54㎡,包括設備用房、停車庫,地下建筑層數1層。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,設計能力為同時滿足18000名學生學習、生活需要。

技術賦能,電氣專業,給排水專業,暖通專業以及結構專業的初步設計,施工圖設計階段。

三、生態共贏效益分析:
城市合伙人技術團隊缺乏結構工程領域的抗震專項審查經驗,同時也沒有優質減隔震的配合廠家,加上項目業主作為本土民營企業,其嚴格的成本控制邏輯對項目設計方向形成強約束,業主將“結構合理化設計”作為硬性條款寫入項目合同,明確要求設計方案需在滿足國家規范最低標準的前提下,通過優化構件截面尺寸、簡化荷載傳導路徑、減少非必要結構構件等方式降低建設成本,同時引入第三方對結構合理化進行審核,這一條款與城市合伙人團隊的技術短板形成直接矛盾,為此城市合伙人直接尋求總部的技術賦能支持。

通過總部的技術賦能,完美的解決了城市合伙人的技術短板,同時也滿足了業主對成本控制的嚴格要求。本項目總部按照賦能體系單專業收費,再疊加總部承擔的項目內審費(1%),賦能部分稅費減半等優惠,并給城市合伙人省下了技術人員固定工資、社保成本等費用。經綜合測算,最終為城市合伙人節省了約15%的合同金額經濟成本,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。目前項目已順利通過施工圖外審,成果獲得客戶高度評價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