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香港建筑師王士維AlexanderWong設計的成都永立·國際大廈,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,塔樓高260米,地上建筑面積9.6萬平方米。設計靈感源自于竹,取“勢如破竹”之意。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升、柔韌有余,象征生生不息的中國傳統建筑意涵。

確實,全球范圍內以“竹”為概念的超高層建筑案例不少,比如臺北101大樓、中國國際貿易中心、韓國首爾的樂天世界大廈等,可以說遍布世界各地。不止中國人愛竹,西方人也很喜歡。對于城市具有特殊意義的超高層建筑,為什么建筑師在第一時間就會想到“竹子”?超高層建筑作為一座城市的地標,它的高度似乎成為一座城市經濟實力的象征。當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被我們當做“強大”和“富有”的象征時,帶有“節節高升”寓意的“竹子”則成為大多數超高層建筑設計師的靈感源泉。

竹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不一般的含義,其虛懷若谷,高風亮節,彎而不折,柔中有剛,具有中國文人風骨。竹諧音“祝”有祝福之意,竹子的主干是一節節的,又被賦予了節節高升的寓意。世界最知名的以竹為概念的超高層地標就是在中國臺北。
臺北101大樓,這座高508米的超級工程,于2004年竣工投用,是中國首座超500米的摩天大樓。由臺灣著名建筑大師李祖源先生設計。大樓在設計上師法自然,造型上模仿了竹子形狀。將竹子一節一節的意象,用于101大樓的設計,寓意事業如茂盛的竹子節節高升。

101大樓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,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這是生財、聚財、發財的地方。在中國字的讀音中,“發”與“八”諧音,設計師李祖源先生以中國人的吉祥數字“八”作為設計單位,將大樓像寶塔一樣分成八個層段,每個層段由八層樓組成。

臺北第二高樓天空塔/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在建的臺北第二高樓同樣取意于“翠竹”。臺北新天空塔高達280米、47層高,面積2.7萬平方米,項目位于臺北市信義區,由意大利建筑師事務所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l 設計,外型為弧型綠色玻璃幕墻,概念來源于綠竹筍與古希臘褶皺柱式意象。這棟極富現代設計感的新地標建筑,讓亞洲觀點與西方設計和諧并存。外觀融匯東西文化, 展現國際級建筑美學,內部則結合嶄新的跨界概念,詮釋亞洲獨有的生活風格。


廣州新地標‘合景ONE68’/嚴迅奇
形如“翠竹”的廣州新地標“合景ONE68”,高168米,集萃總部辦公、高端商業、都會客廳和五星級酒店于一體,以“垂直社區”理念為城市引入新活力。該項目由享譽世界的香港建筑師嚴迅奇擔綱設計,以“翠竹為靈感,體量層層升高遞進,竹節開口方向彼此交替,以現代建筑手法,演繹向上生長的理念,其蓬勃興旺、品行高潔之意暗合城市精神。并在垂直界面營造多重公共空間,塔樓的退臺及架空層所形成的空中花園,為鄰近地區帶來清新的綠意,也為大樓用戶和街上行人增添生活雅趣。


竹子我們大家都很熟悉,輕質細長強度大,在大風中屹然不倒,在很多地方都將竹子(原竹)作為建筑材料使用,可見其構造是極其符合力學原理的。竹子結構的優良力學性能最主要是來自于竹節,對于長細比較大的超高層建筑來說參考意義極大,而超高層建筑常采用的筒體結構,本身就是參考竹子中空的整體結構形式而來的。竹子的典型段包含竹節和節間,其中節間是空心的,所有的材料都集中在外側,這樣在減小了自重的同時也增大整個截面慣性矩,其微觀特性也反映了同樣的規律,越靠近邊緣細胞越為致密,使得整個結構抗彎強度及剛度最大化。

節點處內部有橫膈,橫膈避免了柱子由于過長而出現局部失穩破壞,類似于我們構件中的加勁肋。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,竹節也不是均勻分布的,在底部和頂部分布更密,而在中間段分布較疏。

SOM將竹子的這些特性應用到了中國國際貿易中心(China World Trade Center)的結構方案設計中,結構采用外部巨型支撐+內部帶伸臂桁架的框架核心筒雙重結構體系,它主要從竹子結構的三個優良方面進行結構的仿生設計,即整體形態、竹節間距和壁厚變化。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的結構體系是比較完整意義上的仿竹結構。從整體形態上來說,結構自底向上,截面是在不斷減小的,以減小風荷載產生的不利影響;與傳統意義上的高層建筑結構不同,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的整個結構在豎向上被分成了八段,數量較多,而且在底部和頂部的節間分布較密,中間較疏,這與竹節的整體分布是相一致的,使整個結構的受力更加合理。而且這些設計并非只是“形似”,SOM在設計時針對竹子的優良力學性能做出了完整的數學表達分析,無論是對外形還是壁厚都推算出完整的數學表達形式。這樣的高層結構避免了“千篇一律”,使整個建筑結構受力合理,造型簡潔美觀。



由KPF事務所設計的深圳華潤大廈的設計參考了春筍的自然形態,筍作為竹子的幼苗,同樣象征著節節攀升的無限生命力,寓意著進取、突破與無限生長。同時,外圓內方的形制,放射性對稱的布局,也是東方文化中“方圓規矩”的寫照。56根外部細柱,從底部的斜肋構架延伸,以流暢的弧線在頂部匯聚形成水晶型頂蓋,力學美在這里完美地體現出來。



朝鮮半島第一高樓 — 韓國首爾的樂天世界大廈被稱為“劈開的竹筍”同樣由KPF事務所設計,它是一座高達555.7米的摩天大樓,位于韓國首爾特別市的樂天世界附近,超越柳京飯店。從下至上,建筑內有零售、辦公、酒店、瞭望臺等。117-123層的“Seoul Sky”,是世界第三高(500米)瞭望臺。第118層的天空甲板是世界最高的玻璃板眺望臺。



紐約曼哈頓的全新超高層/SHoP事務所
由SHoP建筑事務與開發商之一JDS公司合作完成的曼哈頓下東區全新超高層,設計師將建筑整體分為三段,配以漸變的綠幕墻,猶如節節高升的“竹子”,在現代大都市中呈現自然、人文、創新與科技的融合。遠處觀望,“綠竹”在鋼筋水泥林立的建筑群中,營造了清新優雅的環境,使之成為水邊的一道“竹海”夢境。




阿里巴巴新加坡第一高樓“珊頓路8號”/SOM事務所SOM公布了位于新加坡的摩天大樓設計方案。這座綜合功能超高層塔樓以剛柔并俱、群落而生的竹林為設計靈感,把不同用途的空間錯落交疊地組合起來,節節相扣,又節節升高至新加坡 CBD 的天際線,再由赤土架構貫穿每層樓的高性能玻璃幕墻,展現獨特姿態。自然和可持續性是設計背后的驅動力。建筑設計靈感來源于竹林,這是一種與自然界中發現的垂直元素相呼應的親生物設計。從零浪費制造的陶土,到工程竹的使用,項目中使用的材料將最大限度地減少隱含碳和碳排放。以新加坡建設局的綠色建筑白金認證為目標,該項目正在尋求該地區最高的可持續性認證。





超高層建筑曾代表了工業文明和科學技術的驕傲成就,在20世紀,許多國家和地區加入了對超高層建筑的高度競爭中,超高層建筑拔地而起,高度不斷刷新。同時也帶來了超高層火宅等安全問題。自從“限高令”頒布以來,超高層建筑的高度得到一定的約束,未來的超高層建筑必將趨于理性化設計。從地域性氣候適應性的角度出發,因地制宜進行設計。根據周圍建筑和當地主導風向來塑造形狀,創造舒適的街道和開放性空間的微氣候環境,提高建筑自身節能效率,改善城市風環境對建筑的影響。通過內部空間營造,讓建筑在消耗最少能源、釋放最少碳排放、對環境損害最小、經濟效益最高的情況下為人們創造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。可以結合功能需要,通過在超高層建筑中植入空中花園、屋頂綠化以及立體綠化等設計手法,高效組織室內氣流營造良好的室內外微氣候環境。